1月20日上午,湖南省人民政府第九次全体会议在长沙召开。会议公布了2021年度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区予以表扬激励的名单及激励措施,雨花区连续三年入选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明显的市、县市区名单,实现“三连创”。


长期以来,雨花区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事业发展,坚持以“满足雨花人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养老需求”为目标,通过创新思路、整合资源、真抓实干、优化服务,形成了以居家为基础、社区为依托、机构充分发展、医养有机结合的高质量养老服务体系。
政策保障更安心
“多亏有了‘老年餐桌’,不仅吃饭更加方便,而且还能享受补贴政策!”家住东山街道南雅社区的王娭毑表示,她是特困老人,在“老年餐桌”每餐仅需支付4元,就能吃到丰盛且可口的饭菜。因为王娭毑行动不便,每餐还会有工作人员将饭菜送到家中,让她十分惊喜和感动。

高龄、特困老人就近助餐配餐,能够享受政府补贴,就餐更实惠;养老服务人才工作年限越久,给予岗位补贴更多,切实提高养老服务人才待遇。雨花区政府先后出台了《关于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》等文件,基本形成了以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为中心的“1+N”政策保障体系。通过政府引导、市场主导、需求向导,街道和社区“因地制宜”,精准选择不同类型的养老服务机构和社会组织入驻,推动多方共赢,为辖区老人提供“订单式”“贴心式”“床位型”养老服务,不仅能够满足老人日常生活照料,更能针对不同类型的老人提供相应服务。
服务模式更多样

“我们晚年的生活十分精彩,不仅能够在家门口的居家养老服务站娱乐休闲,还有老年大学、志愿团队可以参加,生活有滋有味!”退休教师晏奶奶提起家门口的居家养老服务站赞不绝口,直言现在的养老服务模式多种多样,晚年生活丰富多彩。

雨花区针对不同类型老人提供精准服务,针对“三无”“五保”老人集中供养、兼顾社会福利性寄养,雨花区率先推进公办养老机构公建民营改革,雨花区社会福利中心在全国最早探索实行“公建民营”模式,公办+公建民营推动区级兜底保障升级;推动专业机构+社会组织养老品牌品质发展,依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,引入社会组织参与,在社区举办各类兴趣班100余个、组织“邻里守望互助、以老助老”志愿服务,打造了小有名气的“雨花时间银行”;引入第三方机构开展老年人助餐配餐服务,截至目前辖区已有17个“老年餐桌”,受益老年人达4万人次;依托街道、社区建设“嵌入式”养老服务机构,为老年人提供价格实惠、方便可及、质量可靠的养老服务,雨花区目前共有养老机构15家,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,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111家,形成了“区有福利院、街镇有综合服务中心、社区有养老服务站”的三级全覆盖养老服务网络。

服务队伍更专业
“定期开展的职业技能培训切实提高了我们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,让我们能够更好地服务老人,让他们的晚年更加幸福。”养老护理员张静表示,定期开展的职业技能培训,让护理员服务更加专业,取长补短,不断精进。

雨花区在养老人才队伍建设、服务运营、服务形式上“求专求精求新”,雨花区定期开展全区的护理员培训、护理技能竞赛,提升护理员专业技能素养;雨花区开展养老机构等级评定,鼓励养老机构不断自我完善,力求为老年人营造安全舒适的住养环境;大力推进“安联网”工程,加强社区为老服务信息平台建设,实现24小时接收、转介、处理老人需求信息和紧急呼叫。
雨花区在养老服务上谋求精准施策,不断推陈出新,让辖区老人晚年生活有盼头、有甜头,接下来,雨花区还将在政策保障、服务质量、品牌培育等方面持续发力,提高线上线下养老服务质量,让高质量、可持续、更安心的养老服务惠及千家万户。
来源:雨花区融媒体中心
作者:李蕾 唐杰
编辑:周哲文
本文为长沙·雨花原创文章,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。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yuhuaxinwen.com/content/2022/01/26/10810910.html